2)第五百三十五章 夹在中间_北上伐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无法和华军抗衡。

  这些人摆起奇怪的阵法,就是一台杀人机器,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有不少于自己的战马。懦弱的蒙古牧民已经投入了汉人的怀抱,为他们提供了无数的吃苦耐劳的蒙古马和骑术高超战士。

  华军杀完人就回去,搞得整个汗国人心惶惶,这本来是游牧民族绝技,却被汉人为主的华军学了个淋漓尽致。

  沙俄的使者一波一波的到来,企图让巴图尔珲同意沙俄直接入境作战。

  华军虽然凶残,但是沙俄也不是什么好鸟,巴图尔珲对此心知肚明。

  可怜的准噶尔汗国,作为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,偏偏生在了两大流氓的中间...

  沙俄因为无法派遣大军,在漠北屡次失利,不可一世的哥萨克骑兵,在丢下了近万颗头颅之后,无功而返。

  这让沙皇阿列克谢?米哈伊洛维奇?罗曼诺夫十分恼火,这几年他们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乌克兰,实力大增不说,在欧陆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甚至加强,唯独在东方吃了大亏。

  沙俄对土地的贪欲丝毫不弱于侯玄演,他们不能容忍在东方的失利,势必要和华军决战一场。

  而最好的战场,就是一直无法征服的准噶尔,阿列克谢?米哈伊洛维奇?罗曼诺夫打的算盘很好,他想在准噶尔解决掉这支敌人,顺手牵羊拿下准噶尔,将沙俄的手伸向垂涎已久的南方草原。

  两个大国,都拿着准噶尔当成了那个顺手摘下的桃子,让巴图尔珲羞愤异常。

  放眼整个草原历史,巴图尔珲和他的儿子噶尔丹,都可谓是一时枭雄。他们有眼光、有魄力、能打硬仗,要是身在其他年代,很有可能建立一个蒙元一般强大的汗国。

  可惜,现在已经不是骑兵无敌的时代了,沙俄和华军的大炮和火枪,主宰战场。两国背后的强大经济体,支撑着准噶尔无法想象的庞大军队。

  夹在其中的准噶尔汗国,面临着无与伦比的困境,巴图尔珲连日愁眉不展,前些天统一青藏,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兴奋和豪情早已消失。

  大帐内燃着的木炭上,烤着一只肥嫩的全羊,一个小兵掀开帘子进来,抱拳道:“大汗,沙俄又派人来了,这次是他们的骑兵将军。”

  巴图尔珲无力地挥了挥手,说道:“让他在营中等几天,就说我身体不舒服。”

  小兵领命而出,这些天华军的攻势越来越过分,几乎是杀完人就走,明明有优势兵力,就是不同自己打。

  自己的大军疲于奔命,偶尔真的追上去的话,又会被火炮打退。还有那些埋在地里的炸药,更是让手下的骑兵闻风丧胆。

  地雷这种东西,追根溯源也是汉人发明的。

  宋朝的时候,金军攻打陕州,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“火药炮”,把金狗炸的哭爹喊娘,这就是最早使用地雷的战例。

  到了明朝,汉人又造出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。据1413年焦玉所著《火龙经》一书所载:炸炮制以生铁铸,空腹,放药杵实,入小竹筒,穿火线于内,外用长线穿火槽,择寇必由之路,连连数十埋入坑中,药槽通接钢轮,土掩,使贼不知,踏动发机,震起,铁块如飞,火焰冲天。

  “炸炮”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,还与今天的“连环雷”相似,“地雷”一词也由此而出。

  既然说到明朝火器,肯定就少不了鬼才戚继光,他发明了一种“钢轮发火”地雷,当敌人踏动机索时,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,引爆地雷。

  华朝的兵工厂,对此再加改造,批量生产,在漠西的战争中投入使用,让准噶尔人头痛不已。

  巴图尔珲坐在兽皮铺就的椅子上,托着额头就像是著名雕像“思考者”,现在他的难题来了...

  同意沙俄进入准噶尔,那么北线将会解放出大批的军力,而且还可以得到沙俄的强力援助。不同意的话,恼羞成怒的沙俄很有可能落井下石,和华军左右夹击,到时候准噶尔必亡。

  虽然现在沙俄停止了北线的骚扰,还给自己提供了大批的火药武器,但是沙俄的秉性他是最了解的。

  是驱虎吞狼,还是引狼入室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