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5章 新朝新气象【明末副本完】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东家,让他一边发癫去。

  “歙县父老赠帅老爷仪银五百两~”

  后续到来之人送的贺礼就重的多了,尤其以徽州府来人送的礼重。

  有热心民众给凑热闹的百姓一解释,众人才知为何歙县的富商们出手这么大方。

  原来前朝隆庆、万历年间,徽州府出了桩人丁丝绢案,歙县比徽州府其余五县多缴纳一份丝绢税,这帅仲黎的曾祖父、祖父两代人把这百年烂账算清楚,又告到上面的衙门,为歙县减轻了丝绢税的负担,不足的丝绢税由其余五县缴齐。

  但其他五县气不过,于是合伙闹了民变,朝廷各打五十大板,既加了五县的丝绢税,又将帅仲黎的祖父帅嘉谟打了顿板子后流放三千里,远充蓟镇当兵。

  歙县人将帅嘉谟写进了县志里,用壮夫侠士称颂这位为民请命的义士。

  这桩奇事让围观百姓啧啧称奇,帅老爷原先的痴愣呆傻也在他们眼里变成了胸中有算筹、有侠义士气。

  今年是第一场恩科,有关新科会元的各种奇闻如同长了翅膀一般,飞速传进京师的角角落落,有心的没心的,都拿这个算呆子当茶余饭后的闲聊之资。

  宫城坤宁宫主殿,皇后董氏、齐妃王氏、惠嫔商氏、丽嫔周氏聚在一起,每天带着皇子皇女们办茶话会是显庆帝的要求。

  “各位妹妹们听说恩科的事了吗?会试第一居然是个呆子,也不知道大木棍是怎么选出来的。”齐妃王氏笑呵呵道。

  王氏出身低微,也没读过什么书,嘴上时常挂着一些粗鄙之语,这大木棍便是她对显庆帝的私称。

  “这帅仲黎出身南直隶歙县,又是军户,祖上又当过营兵,以本宫之见,此人必为今科状元。”

  皇后董氏淡淡道。

  如今后宫仅有三位妃嫔,诞下皇子的只有惠嫔商氏,对率先生下皇长子并早早被册封为皇后的董氏没有多大威胁,因此董氏每日只期望自己的好大儿快快长大,别的事情不大上心。

  “妹妹也是同样的看法。”商氏冲着穿着朴素的皇后微微一笑,“这帅仲黎祖上为民请命,但却得了个流放三千里的刑罚。如今新朝初创,这样的算筹大才却能扶摇直上,正说明我大唐皇帝的贤明。”

  董氏出身耕读世家,商氏素有才名,她二人的见解往往在另外两位妃嫔之上。

  皇后是从帅仲黎出身角度分析,董氏则从前朝与今朝的对比入手,各自有各自的道理。

  虽然朱明与李唐走的是正经禅位仪式,可当初吴王的禅位诏书就存了讥讽之意,那句“乃者社稷倾覆,王拯而存之;辽东芜梗,又济而复之”明显就在指责显庆帝仅仅光复辽东,功劳还够不上挽社稷之倾覆。

  后世文人一读就明白。

  但新朝也在暗讽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。

  吴王的爵位只是特封给朱由校,去年他病死后爵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