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3章 有辱斯文?那说明挨的刀少了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双方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,于是朱常洵一脚踢开还算能干的王在晋,将南京全换上成自己人。

  自天津南逃的袁崇焕带着几千营兵准备去南京捞个实职出来,没想到被人挑唆说袁崇焕是孙承宗提拔上去的,而孙承宗又是东林党在天启朝的大奥援。

  于是建元弘光的朱常洵居然下令将袁崇焕鱼鳞剐,也就是千刀万剐的凌迟之刑。

  理由是孙承宗迟滞通州,没有带兵光复北京城,袁崇焕又在孙承宗驻守通州时,提议并总领援兵撤退到天津等地。

  “袁巡抚还是个能干事的,那朱逆居然查都不查就将他凌迟,据说南京城内的百姓都在惋惜袁抚台,讽刺朱逆是个十足昏君。”

  南直隶淮安府城,显庆帝行宫内,商景徽将听到的消息说给新帝听。

  她已经怀孕三个月有余,小腹微微隆起,开始显怀。

  新帝给她的名分是婕妤,这是从古籍里扒拉出来的称号,在汉朝时地位较高,仅次于皇后,后世不断降低。

  李昊定了个妃嫔之下第一等,等她诞下龙裔才会加封妃嫔。

  “可惜,我一直想斩袁巡抚于刀下,但数次未能成功。”

  显庆帝相当难受,早知道袁都督在这个时空也是遭了千刀万剐,还不如去年东征朝鲜之前就想个理由干掉他。

  挨一刀总比挨几百刀强。

  唯一的好处,便是这个时空的袁都督没有让南京城附近被敌寇劫掠,因此死的时候南京百姓还给了不低的赞誉。

  当然,这个赞誉也不是专门针对袁崇焕的,朱常洵和东林党不对付,南京百姓又比较偏向东林官员。

  在民间舆论上,东林党一直是正面形象,因为杨涟那帮人比阉党官员清廉不少,拉高了许多印象分。

  在淮河一带经营时,李昊趁机派兵攻占了凤阳府。

  老朱在老家的政策不可谓不失败,在洪武朝,凤阳府被强制移民了三十余万,而本地百姓只有十六万左右。

  抛开主客矛盾不说,新移民能开采的耕地都是洼地、劣地,而凤阳府官员为了保住皇家祖陵,又在汛期经常决堤淹田,因此搞得凤阳府十年九荒。

  仅以凤阳府辖下的凤阳县为例,洪武年间便有十四万百姓,万历年黄册上的百姓仅有一万三千八百九十四人。

  因此攻下凤阳府后,唐朝在此地的新政居然推行的相当顺利,乡绅的造反比山东等地少多了。

  当然,这也和凤阳府乡绅不多有关系,洪武朝传下来的八个爵里,很多人在凤阳府有大量田地。

  对前朝勋贵的田地,显庆帝下令将一部分分给当地的佃户,剩下的等着分给将来在此地驻扎的屯军。

  漕运必定是要改成海运的,趁着新朝初创之际,李昊将沿途漕军、纤夫全部征召,准备将他们安置在松江府附近,继续负责将南方赋税转运到北京。

  长江出海口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