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3章 打掉朱由检的牙,防止他咬舌自尽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“杨涟是个疯子,为东林党夺权不择手段,对百姓倒还好。想办法找到他的遗骨,把客氏魏忠贤的脑袋拿过去祭奠下。”

  李昊下令道。

  傍晚时分,与众将一齐吃饭的李大帅接到了一条让他很头疼的军情。

  “有数百骑兵自西直门出,往西边去了,属下们只瞧见骑兵里有甲胄极为华丽之人,想来是城内大官。”

  中军大帐内,负责在西直门监视的骑兵疾驰回来报信。

  “这出逃的大官好有心机,偏偏卡到下午出逃。”

  李昊赞叹一句。

  辽兵所处的方位为北京城东南角,西直门在凸字形结构的上部左侧,即北京城西北角。

  凸字形下边宽十八里,上部长宽都在十三四里左右。

  就西直门到广渠门绕城一圈,就要将近三十里地,而辽兵军营还在广渠门八里外。

  如果出逃大官速度和辽东骑兵速度相仿,就这段时间,出逃大官已经从西直门跑出三十多里地。

  而西直门距离辽军军营尚有三十里的直线距离。

  自辽军军营追击这伙人也得绕过北京城,但无论从南绕还是从北绕,双方距离都得拉大到六七十里地远。

  看来城内也不全是酒囊饭袋,如今到了千钧一发之际,追赶双方都不会按正常行军那样白天走晚上歇,只会玩命儿跑。

  所以这先逃的六七十里地就极为重要。

  “将刘应坤带过来。众将猜猜,这大官是谁?”

  李大帅连发两条命令。

  “可能是某位阁老,去西边催督宣府大同兵来援。”

  “也许是信王,皇帝小儿的儿子六个月前刚被吓死。”

  众将的猜测中,以阁老和信王朱由检最多,兵部尚书、侍郎等官也被他们提及。

  披头散发的刘应坤被带进来,只听了几句描述后,直接给出了肯定的答复:

  “李大帅,此人必定是信王朱由检,或许还有掌太后印玺的太妃。”

  李昊停止进食,猛的站起来,“你确定?”

  能搞到朱由检,便是耽误数天也不过分。

  “只能是他,我被抓之前在司礼监当差,就听到了皇帝召唤皇后张氏、太妃刘氏、信王的小道消息。”

  刘应坤万分笃定,他被皇帝送出城后,早就没了忠明的心思,如今满心想着巴结好李大帅,看还能不能保住小命。

  “尚可喜带一百人从北边绕城追过去,我带人从南边追,每人只带一匹换乘马和够吃两天的死面饼子、炒面粉,不追上这伙人绝不回营。”

  李昊当机立断,让诸将按部就班裹挟附近百姓、营造攻城军械后,就带着精锐连夜追上去。

  泰昌帝的后代就剩天启帝、信王这俩,偏巧这俩现在都没有孩子,只要逮住了朱由检,已经病重的朱由校也跑不到南京去。

  以后攻下北京城,大明北边的半壁江山当即瘫痪。

  天启后期的明军战斗力甚至不如崇祯朝松锦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