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1章 就食朝鲜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缓和,文官们也敢小心翼翼提起这个话题。

  董老头赔笑着解释道:“兵部议了个海州伯给赵大帅,但圣上最近不召见臣工,封爵之事无人主持。朱梅镇帅的身后事倒挺顺利,追封左都督、总兵官,荫一子为广宁卫指挥佥事,世职。司礼监挪了五十两的内帑银,又凑了两匹上好绸缎子给朱镇帅妻子,兵部出了三十两棺材钱。”

  在大明朝当了几个月的差后,李昊知道了皇帝赏赐的内帑银五十两封顶这回事,给朱梅的抚恤不算差了。

  “你们让王之臣连上奏疏催一催,老赵一把年纪和我打海州城,又出死力攻鞑子大营,朝廷迟迟不给封赏也不像回事。

  对了,后来交上去的四千多颗首级的赏银也得尽快拨过来,这又是十万多两银子,卖粮分给辽民吃,还能多顶几个月。”

  总兵官说这话纯粹是出于好心,总不能放着投奔到他辖区的百姓饿死。

  其余文官脸色却有点奥妙。

  这算私自收买民心,历来都是边将大忌。

  不过为首文官袁崇焕没有出言提醒,其余文官也就揭过这档子事。

  “本抚台还有一计。李大帅可带降兵入山清剿抚顺关内的鞑子兵,既能打击阿济格等鞑子,又能消耗降兵,减轻兵饷支出。”

  辽东巡抚还是不想掏降兵的饷银。

  李昊被他气笑了,“你怎么不说让我带兵一路追着阿济格往宽甸等地跑,然后驱赶鞑子兵去朝鲜,我后脚到,顺手再抢朝鲜的粮回来。”

  进出赫图阿拉就那几条路,明军若大举从抚顺打进去,阿济格等人要么往北跑,要么南下到宽甸,跨过鸭绿江出海口,去朝鲜讨生活。

  袁崇焕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,巡抚大人赞扬道:“就食朝鲜也不失为降兵出路,就这么办。只要能熬过今年,到明年秋天辽地二十五卫屯户能交上来上百万石的子粒粮,养活三万战兵不成问题。”

  虽然他脸皮厚,可这的确是条出路。

  李昊盘算片刻,自己领军去追杀东边山区的八旗兵,以降兵的战斗力,加上他搜刮来的各路猛将,也能和北面黄太吉、岳托手下的两红旗打一打。

  虽然做不到向北推进战线,但稳住沈阳一带没啥问题。

  辽河套以及北面的蒙古各部也滑溜的很,大明支棱起来后,蒙古人也不想帮后金了。

  总兵官点点头,承认了这种打法的可行性。

  接下来的议的事就杂多了,比如让辽地重开各种盐井、铁矿,以及派人进山采参,产出送到内地换钱,又从内地买粮回辽地。

  核心就一句话,官府也不能白养这些百姓,得让他们干点活。

  “对了,袁抚台和我的驻地怎么算?”

  说到最后,李昊问起他最关心的事。

  按大明惯例,辽东巡抚和总兵官应该驻守辽阳城。

  “辽阳城尚有缺口,也没官府衙门,不方便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